“教育”就是我的终身“事业”
“你还有两年多时间就退休了,一切都要以身体健康为重,该歇一歇了。”面对家人、朋友的反复劝告,陈冬珍总是微笑着点点头,转身却又毫不懈怠地走进校园踏上讲台,“教育,就是我的终身事业”,教书育人就是她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赋予自己的使命,将自己的根深深扎进三尺讲台,心无旁骛,一心扑在教书育人工作上,为了每一个孩子,这是她觉得最幸福的事。
把平凡的日常当成“事业”用心做
陈冬珍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细致批好每一本作业,精心安排每一项活动,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事业。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小舟同学三年级时转学到陈老师班级,常年依靠助听器才能勉强听到他人说话的她,在教室里无法听清老师上课内容,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非常薄弱。陈老师急家长之所急,每天课余时间辅导小舟写字、朗读、作文。小舟无法完成语文课堂听写词语的环节,陈老师就把每一次要听写的词语单独写好拼音,让小舟对着填写,以此达到掌握词语的目标。三年级起步作文阶段,对普通的孩子都是棘手的挑战,小舟更是一句话也写不完整,陈老师就先写好下水文,指导小舟根据作文要求列好提纲,一句一句,先口述、后落笔。同年级组的老师说:“陈老师,对待这样的特殊生,差不多就行了,何必这样费心费力呢!”陈老师却坚持:“虽然小舟听力有障碍,但是她既然在我的班里,我就要竭尽全力帮助她。”到了期末,小舟语文成绩及格了,她开心地笑了,陈老师也欣慰地笑了。
把成长的小细节当成“大事情”坚持做
陈老师从低年级起就非常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清洁卫生,整理用品,课前准备,上课专心倾听,发言声音响亮,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课外阅读等;她常说这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之事。每天早上7:30,陈老师总是准时走进教室,提醒学生静心阅读;课后延时服务期间,指导学生写字,有感情地朗读,开展讲故事、古诗诵读等语文学习活动。长期耳濡目染下,她所带的班级学生成绩不一定最优秀,但一定是最有上进心的。前几天一位已经读初中的学生来母校看望老师,她笑着说:“非常感谢陈老师小学阶段对我的严格要求,特别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让我增长了知识,现在初中有很多试题考查的是阅读理解能力,我做起来难度不大。”
把教育的传承当成“使命”来热情做
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陈老师每天都认真观看苏州教育中心的视频,做好记录,设计练习,与组内教师一起研讨作业内容,指导青年教师上好答疑课。长期伏案工作,颈椎病时不时要发作。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常用艾灸、颈椎按摩仪做理疗,膏药贴更是不离身。端午节期间,青年教师李莹不好意思地邀请陈老师为即将到来的吴江区优质课评比活动进行指导工作。陈老师爽快答应,二话不说赶往学校,与参赛者共同解读教材中的教学重点、难点,一起修改教案、制作课件,累得腰酸背痛也毫无怨言。陈老师所在的教研组大部分是上岗三年内的青年教师,他们在教学中遇到困惑时,陈老师总是细致耐心地解惑,从生字的笔顺书写,到课堂作业的布置,她还主动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事无巨细,热心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党员教师陈冬珍用自己的爱心引导着学生积极向上,用自己的真心帮助青年教师的发展,以忠诚诠释责任,无愧是“爱德求真”初心的传承者、使命的践行者。